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45章解决困难(1 / 2)





  “白天棚温保持在15-20c,夜间温度不低于8c,蒲公英种便可以正常生长。还有必须注意的一点是。浇水时,注意不要大水漫灌或大水冲灌,以免将种子漂浮到低洼处积堆,可微喷浇透水,水一定要浇透,使种子与土壤充分黏合。”

  专家和时明月还有汪贵荣等村领导一前一后,走在刚刚建好并且撒下蒲公英种子的温室棚里面。

  负责大棚的人和时明月还拿了笔记本过来,专家说的时候一边听一边记下来。

  “现在温度棚内的温度是几度?”

  时明月道:“按照你之前说的,用热风炉和铁煤炉,将大棚里的温度控制在了8度左右。”

  专家点了点头:“很好。在这里温度没有上升之前,热风炉和铁煤炉不能撤下来。”

  “好的。”

  “还有,蒲公英对肥的需求不严格,在播种前一次性施足底肥,生长后期不需要追肥,浇过一次水后也不需要再浇,除非特别干旱时,可以适当浇一次水。”

  几人在温室大棚里走了一圈,专家把在温室大棚培植蒲公英所需要注意的地方都说了。

  时明月记东西的时候很快,专家所说到的她都一字不漏地记在了本子上。

  回去后,她便把这两三天来,专家所说的东西全部整理了一遍,有些不懂的地方还找专家聊了。

  她把这些打印出来,发给了村干部和负责蒲公英事宜的人,他们各人手一份。

  “这相当于是一份人工培植蒲公英手册,在蒲公英生长时要注意的东西上面都有写到,我希望你们能熟记里面的内容。蒲公英产业是里山村一直要坚持下去的集体经济。你们不仅要懂得怎么采摘炒茶,还得熟悉怎么让种植。

  还有像这一次的突发事件,要怎么补救。

  在专家的指示下,在温室大棚里的蒲公英苗生长得特别好。

  最冷的十来天过去后,温室里也不需要再人工控制温度,等到种子长出苗来,外面的天气温度上升,确认不会再像之前下雪后,专家便让大家开始把温室大棚里面的幼苗移栽到种植露天基地去。

  因为是几百亩地,要把这些幼苗全移裁到地里去,那可是个比撒苗时要大得多的工程。

  里山村里的人都一起行动。

  穆正也来了。

  因为之前时明月有自己的事要忙,穆正也在家里忙着做衣服,两人已经有一段时间没见过了。

  再见时,穆正的目光就没有从时明月的身上移开过。

  大棚里,里山村有一半人在这里,正在对蒲公英的幼苗进行移栽。

  “我们是要带土移栽,小铁铲需要在距根部15cm处斜插入地,连同土坨一起取出苗,然后再放进挖好的洞里,周围填上细土,一定要保证浇透水。”

  “都小心点啊,铁铲可千万别挖断幼苗的根了。这宝贝疙瘩可是我们好不容易栽植好的。”汪贵荣在一旁拿着大喇叭,把专家说的话反复重复着。

  “哎哎,李大婶,你挖时再深一点,土多一点,都快看到根了,这样不容易活。”

  “还有,马大叔,你能不能轻点,幼苗都快被你捏断了。”

  刘春花和马江等村干部在一旁监督着村民干活。

  正因为有他们盯着,村民们挖幼苗时,更加小心了。

  时明月带领着大家挖苗,她自己也在干活,穆正就蹲她身边,两人小心翼翼地挖着幼苗,然后把幼苗放到叠有几层的小架子上。

  时明月注意到穆正的手指贴有好几个止血贴。